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提升资源拓展和配置效能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。经济资源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,其筹集、配置和管理是高校财务治理的核心内容。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财务处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对标对表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及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实现学校财务工作战略性转变,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制定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。
完善资金多元筹集机制。政府主导、多渠道筹集,是我国教育经费筹措体制的基本方针。提高学校经费总量,还是要坚持财政和非财“两条腿走路”。在争取财政拨款方面,《纲要》首次提出要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,就是强调优先支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,我们应当抓住《纲要》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期,认真研究中央和上海市财政资金重点投入领域,精心谋划项目储备,通过服务和贡献争取更多投入增量。在争取非财资金方面,要提升市场化筹措资金能力,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和基金会、校友会、理事会“三会”平台作用,特别是深化专业学位教育和非学历教育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文社科高端培训水平,引导社会捐赠等方面,持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。
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,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。以财政可持续为目标,构建全面覆盖、科学配置、高效使用的资源管理机制。近年来,学校已经确立了坚持战略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绩效导向、民生导向相结合的预算编制原则,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,做到预算编制与上级部门决策部署、学校发展规划、党政工作要点相结合,特别是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编制预算,把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思路、战略目标、重点举措转化细化为可操作的大事要事保障清单,充分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科学编制预算,优化支出结构,把好项目立项和入库关,高质量建好重大项目库。
深化校院两级预算改革。合理划分校院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是实现由“校办院”到“院办校”的转变的前提和保障。通过实施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改革,建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校院两级预算管理体制,将学院作为预算执行主体,学院结合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,自主统筹安排各项经费预算,学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,在收入分配、预算安排和支出权限等方面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,调动部门和学院“两个积极性”,以增强院系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,进而推动管理重心下移。
加快财务工作思维转型。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财务工作,必须坚持机制围着目标转、资金跟着项目走,开源聚流、提质增效,加快实现从事务型财务向事业型财务转变。在组织变革方面,从“封闭式”转向“协同化”,与业务部门深度协同,实现业财融合,做到先谋事再谋钱。在能力重构方面,充分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等技术赋能财务人员,实现业务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等数据的融合共享,通过财务预决算数据分析,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机制。在财会监督方面,提升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,逐步建立规则内嵌的所有业务内控信息化系统,实现事后监督转向事中事前预防。
高质量的事业发展需要高水平的财务治理。财务处将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,攻坚克难,锐意进取,加快推进各项改革,为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(作者为风险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财务处处长)